2025年4月,經濟和信息化廳聯合省能源局印發《四川省新能源產業鏈建圈強鏈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隨著國家“雙碳”戰略和能源安全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光伏、風電、氫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光伏、風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氫能技術不斷突破,新能源產業已發展成為具有重要世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實現能源革命的關鍵領域。
四川作為全國新能源產業大省,集聚新能源企業近200家,創新平臺30余個,已構建形成“成樂眉宜”光伏產業走廊和“三州一市”光伏應用基地、成德高端能源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成德自攀氫能產業集群,“成渝氫走廊”不斷提質擴容。2024年全省新能源產業鏈實現營業收入約2350億元,其中光伏1950億元,風電250億元,氫能150億元。
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重點產業鏈協同推進機制的通知〉》(川辦發〔2024〕35號)文件要求,為充分發揮我省新能源產業規模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強化區域協同聯動,鞏固提升發展質效,推動新能源產業鏈建圈強鏈高質量發展,研究出臺《四川省新能源產業鏈建圈強鏈工作方案(2025—2027年)》。
二、起草過程
《方案》在省政府的統籌安排下,由經濟和信息化廳聯合省能源局共同起草。起草過程中,經濟和信息化廳就重點問題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進行了多次專題研究,先后兩次征求了省級有關部門、市(州)意見,完成合法性審查、公平性競爭審查、專家論證咨詢、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等規范程序。
制定過程中,重點把握“三個注重”:一是注重優化產業生態。聚焦光伏、風電、氫能三條重點產業鏈,健全協同推進機制,以成都、樂山、德陽等主要承載地為核心,牽引帶動宜賓、眉山、廣元、攀枝花、涼山、甘孜、阿壩等協同發展地聯動發展,通過內培外引、供需合作,著力補齊產業短板,培育產業生態,推動產業朝著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方向加速邁進。二是注重創新能力提升。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機制,推動企業聯合在川高校、科研單位共建創新聯合體、中試熟化基地、檢驗檢測平臺,組建新能源材料產業創新平臺,推進新能源產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三是注重強化政策支持。從強化技術創新、強化要素保障、擴大推廣應用三個維度,制定了14項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制定,優化電力、金融、人才等供給體系,為新能源產業建圈強鏈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三、主要內容
《方案》主要包含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政策措施、保障措施四個方面。
(一)總體要求。明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健全協同推進機制,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鞏固提升我省新能源產業領先地位,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發展新高地。并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產業鏈營業收入超過5000億元,力爭達到6000億元,光伏、風電裝機規模達45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
(二)重點任務。提出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實施企業培育壯大行動、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實施智改數轉增效行動、實施應用領域拓展行動、實施綠色安全低碳行動、實施金融資本助力行動、實施產供運銷保穩行動等八方面內容,明確了工作舉措和責任分工。
(三)政策措施。主要包含強化技術創新、強化要素保障、擴大推廣應用等三方面14條具體政策措施,為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四)保障措施。明確依托“鏈長制”工作機制,發揮鏈長辦議事協調作用,定期召開工作會議,“清單制+責任制”推進目標任務落實。
來源: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原文章鏈接:https://jxt.sc.gov.cn//scjxt/zcjdn/2025/4/18/1e7237c89ac6474ea051b42c9fe5c189.shtml